1、孩子被撞司机走了算逃逸吗
假如司机在明知发生了交通事故,即孩子被撞的状况下,仍然选择离开现场,以防止承担法律责任,那样这种行为就构成了交通肇事逃逸。无论被撞的孩子是不是走掉,都不影响司机逃逸行为的认定。
依据《道路交通事故处置程序规定》,交通肇事逃逸是指发生交通事故后,当事人为逃避法律追究,开车或者丢弃汽车逃离交通事故现场的行为。
2、肇事逃逸的构成条件是什么
肇事逃逸的构成条件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:
1.主观认知原因:肇事人须知自己导致了交通事故。这是判断逃逸行为的主观基础,即行为人在逃逸时需要明知我们的行为致使了交通事故的发生。
2.逃避法律追究的行为:肇事人在发生交通事故后,选择开车或者丢弃汽车逃离现场,以防止承担法律责任。这是逃逸行为的客观表现。
法律快车提醒,应该注意的是,与被撞的人是不是走掉无关,逃逸行为的认定主要依据肇事人的主观认知和客观行为。
3、肇事逃逸的法律后果有什么
肇事逃逸的法律后果十分紧急,主要包含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两方面:
1.刑事责任:
依据《刑法》第一百三十三条的规定,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,发生重大事故,致人重伤、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,将遭到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处罚。
假如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,将面临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处罚。
因逃逸致人死亡的,更是会遭到七年以上有期徒刑的严厉惩罚。
2.行政责任:
肇事逃逸者还可能面临吊销汽车驾照、终身禁驾等行政处罚。
同时,逃逸行为也会致使保险公司在商业险范围内拒赔,增加肇事者的经济负担。
肇事逃逸行为不只违反了交通法规,更是对受害者及其家庭的不负责任表现。因此,一旦发生交通事故,司机应立即停车、保护现场,并积极配合交警部门进行处置,以防止承担更紧急的法律责任。